当前位置: 首页 公司动态 > >
欢迎光临js金沙 js金沙
本站搜索:
js金沙“红塔读书会”第40期活动顺利举行
2020-05-28 21:33:52     点击:
       
      2020年5月21日,js金沙“红塔读书会”第四十期活动通过线上交流的方式顺利举行。本次读书会讨论2014 年俄罗斯导演尤里 • 贝科夫的影片——《危楼愚夫》。活动由彭红军老师主持,岳朝梅,周萍萍,付瑶,杨硕,白应存,龚欢,杨改林,杨飞燕同学做主题发言。
      2014 年俄罗斯导演尤里 • 贝科夫的影片《危楼愚夫》荣获第6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唐吉诃德奖特别提名奖。
    影片主人公迪马·尼基丁质朴老实,为人正直。小区里的公共长椅总是被一帮熊孩子毁坏。只有他和父亲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将长椅修好,而小区里其他人却毫不在乎。因为他们兢兢业业、恪守本分,却不懂得行贿搞关系,所以家里的生活过的很不容易。妻子不断暗示迪马要去贿赂领导。而母亲更是责骂他们死脑筋,一辈子都活在和稀泥里。家庭的不和睦,外面又受尽冷眼。沮丧的父亲向迪马感慨:“活了六十年,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敌人也没有,大家见了我,离得远远的。”电影刚开始就用这个简单的插曲刻画了这对老实正直的父子时,也从侧面交代了这个俄罗斯小镇的乌烟瘴气。
    一天晚上,同事在维修一栋陈年旧楼水管爆裂时向他求助,迪马一眼看出水管爆裂是由于大楼整体结构移位,并在楼体外相应位置找到了裂痕,肉眼可见,触目惊心。迪马到家后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用自学的知识分析危楼后发现,大事不好,房子要倒。于是他连夜辗转找到正在庆生的女市长尼娜说明情况。在官员们的质疑之中,消防局长和城建负责人带回了勘察结论:危楼随时会倒。尼娜坐不住了,修楼的预算早已被各个利益集团贪污瓜分,800条人命一旦随着楼倒消失,追责就会摆上桌面。她面前有两条路,一是立即疏散住户,找钱妥善安置。但是地产商明说博加索夫指出第二条路,不管那800人的死活,而是干掉有直接责任的建委主任和消防局长。楼塌了,就说他们贪污畏罪失踪。尼娜选了第二条,连带迪马也成了灭口对象。但是,行私刑的警察放了他一马,让他从这个城市消失。午夜的大街,迪马亡命的时候路过危楼,他做了一个决定,让家人逃离,自己疏散这800人。清冷的早晨,一群人围在危楼之前,但是楼没塌,有人开始抱怨迪马打扰了他们的生活,甚至有人把围殴到半死,最后,800个人再回危楼 。
      杨硕:这部电影折射的是整个俄罗斯社会。危楼象征着国家,生活在楼中的人们象征俄罗斯的底层群众,年轻人缺乏教育和工作,只好成天打架斗殴吸毒堕落,看不到任何希望;曾经为这个国家做出过贡献的人们却连退休金都拿不到,因为被官僚们挪用了,其实他们未必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危险之中,但是他们已经麻木了,“谁知道我还能活多久呢?”而正直的工程师则象征着俄罗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只有他们看出了这个国家有崩溃的危险,决定与官僚摊牌,希望能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采取措施解救危险中的人民。官僚们当然知道自己做过什么,此时却还沉浸在虚幻盛宴中,借用酒精麻醉自己,逃避问题。当问题真正要集中爆发的前夕,官僚们感到害怕了,本来还有机会新建楼房的,资金却被贪污掉了,现在秘书告诉市长,财政赤字已经不能负担更多的基建,就是说没有任何挽留措施了。官僚们彼此攻击相互埋怨,没有一个人是清白的,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彼此勾结,疯狂鲸吞本属于人民的财富,最后留给人民一个烂摊子,反过来还抛弃他们,声称他们都是垃圾、人渣,而且素质低下,还不如和大楼一起被毁灭。官僚们选择了销毁罪证,并嫁祸于他们中的少数替罪羊,甚至想把有良知知道真相的知识分子一同灭口,知识分子被逼无奈只能离开这个城市,而他们并没有抛弃人民,冒着被杀害的危险,一户户敲门通知无知的民众,当人们暂时离开危险后,发现事情并非预警的那样发展,非但不感谢他们,反而把本应给官僚的怒火发泄到知识分子头上,把他们打倒在地。
       危楼是一个很好的政治隐喻。大厦将倾是因为从根基到上层都出现了裂缝。群体性的罪恶首先从个体性的罪恶开始。当这份罪恶形成群体的合力时,一切的扭曲和恐怖就变成了理所当然。所以迪马愤慨地告诉自私的妻子:“你难道不明白,我们在一起像猪一样生活,也会像猪一样死去,就是因为我们彼此谁都不是!”
       周萍萍:仿佛周濂写的那本书《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像鲁迅比拟的铁屋子里的呐喊,这个故事,有着个人英雄主义的悲壮与无奈和对俄罗斯从官僚体制到底层群氓的全面讽刺,它遵循古典主义三一律的戏剧传统,在一个黑暗的夜晚里展示了整个社会的人性黑洞。 鲁迅在《药》中,抨击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统治的罪恶历史,小说以人血馒头构成基本情节并贯穿全文,这馒头蘸沾的鲜血,是一个有着革命信念并为之奋斗牺牲的革命者夏瑜流洒的一腔热血,夏瑜的革命信念和行动不仅没得到人们的同情和理解,鲜血居然还被当作药而被人服用。这便酿成了一个历史和社会的悲剧,由此看出,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即民众与革命和革命党人的隔阂与民众的麻木,愚昧。
    无论是《危楼》中的群氓,还是《药》中的看客,他们在堕落、贫贱、沉沦、无知中等着楼塌国灭一刻来临。鲁迅说:“愚蠢的国民,体格再健全,也只能做个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病态的灵魂,无足轻重的生命,使每个人都活得像牲畜,死得像牲畜。”勇敢的呐喊和呼唤者,在他们那里成了白痴, 这是何等悲哀。
古斯塔夫 • 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说 :“一个人一旦成为群体中的一员,他的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是每个人会暴露出自己不受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 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这种大众群氓的集体行为就注定了一些先觉醒的个体英雄的悲剧。
     白应存:如果前文的贪官是最让人痛恨的话,那么居住在危楼中的底层民众则让人觉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百二十个形态各异的醉鬼,瘾君子,滥施家暴者和家暴受害者,无所事事的失业者,退休工人,精力无处发泄的小混混,他们所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穷。他们的生活全部意义剩下的似乎只有混吃等死这一件事。
他们似乎是无辜的,但是似乎又完全是这样。那栋摇摇欲坠的危楼好像就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体制内的产物,时代变革的牺牲品,破败不堪,但在没有更好的去处之前,总还算是一个可以勉强避风躲雨的地方,如果不是摊上热水管爆炸这桩飞来横祸的话,他们也许还可以在这里继续苟延残喘下去。危楼高百尺,愚夫全不知。我觉得电影的名字起的很有深意。危楼是即将坍塌的建筑,也是腐败政府荡然无存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楼内民众的内心里早已经倒塌的人性;愚夫则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既可以说是迪马救民而惨遭围殴致死的悲剧,又可以说社会中自上而下的人性泯灭。
       龚欢:通过底层居民的危楼折射出了国家的危楼,政府的腐败和人民群众的冷血麻木共同铸造了一栋国家的危楼。当危楼倒塌,等待所有人的是更严重的黑暗和苦难。
这部影片现实和理想的碰撞,迪马的母亲和妻子渴望获得优越的生活条件,所以她们希望迪马能够买车,不断地嫌弃着自己的男人。而迪马则是希望自己能够踏实学习从而从管道工人升为工程师,他同样希望在自己反馈了问题之后,政府工作人员能够积极解决问题,再后来自己疏散人群之时,他希望所有人都能够积极响应撤离,可现实中,他收获的是与派对的格格不入,工作人员的愤怒,甚至差点丧命,以及那些底层居民的拳打脚踢。
这部影片将矛头毫不掩饰地对准了腐败的官僚阶级和麻木不仁的底层民众,作者企图通过迪马这一身份普通但灵魂伟大的人物形象来唤醒群众的意识,用底层居民的危楼告诉群众,如果危楼坍塌,首先受难的一定是底层的民众。也借此讽刺和批判现实中腐败的政治,那些国家的蛀虫。如果再不加以遏制,倒塌的不仅是居民的危楼,倒塌的同样还有由一群没有生活的动力、浑浑噩噩、冷血麻木人民群众和一群黑暗、贪婪的官僚共同铸就的危楼。
        杨飞燕:影片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几乎与蝙蝠侠黑暗骑士如出一辙,即坏人是否应该被牺牲?我们是否有权利放弃或无视他们的生命?每个人对地球来说都是一粒大海中的沙子,而那些犯罪者是否连沙子都算不上?我们不是耶稣,不是上帝,更不是拉扎罗。在给予善心的同时更应该擦亮眼睛判断这个人值不值得,迪马最终也落到了自讨苦吃的下场,或许那座危楼里唯一值得被他救下的人,只有无辜的孩子们、女人们,还有最后关头站出来帮助迪马的小哥,剩下的居民,就像鲁迅笔下的市井小人一般麻木冷漠。这个电影里看似荒诞的情节,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行善的人总是很多,但得到善报的人却和它不成正比,这不是说这好事一定要有回报,而是路人对善举麻木的歪风邪气,让愿意行善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让迪马一样想要改变和行善的人看起像愚夫。
         付瑶:危楼里住着的人贫穷至极,懒惰,嗜赌成性……无为的市长、腐败的官员、偷窃的员工和受苦的平民共同组成这个衰败不堪的社会,贫穷将人们的生活推进了深渊,社会道德体系逐渐崩塌,人们将偷窃看作是正常不过的行为。崩塌的不仅是社会,而且是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当一个社会开始排斥诚实、正直、善良的人时,这个社会就已经无可救药了
        毛煜欢:电影《危楼愚夫》在一群底层人物中展开,破旧的房屋、拮据的生活、酗酒家暴和整天无所事事的底层人民过着偷鸡摸狗的生活。将贫困的底层社会的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贫穷的生活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每天忙于生计,四处奔波却也依然难以摆脱贫穷,危楼里表现出来的生活,应该就是当时俄罗斯最底层人民生活的现状。危楼只是缩影,危楼下贫穷的本质值得我们去深思。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底层人民还在贫困边缘挣扎,富人们却在觥筹交错中谈笑风生。镜头再转来到市长生日宴上,男主看到市长在生日宴醉生梦死的丑态,那些对市长的溜须拍马的嘴脸,让男主匪夷所思。紧急会议中内阁里各种肮脏的嘴脸,极度的腐化,相互推卸责任。本来一场关于拯救A区32栋居民楼的会议开成了市长要以杀死两个同僚为代价来掩盖她亏空的财政赤字,800多条人命在她眼里一文不值的蝼蚁。看到这里让人唏嘘不已。上层官员互相推诿,层层贪污,乃至杀人顶罪镜头犀利及其有批判色彩。影片最后并没有告诉我们楼又没有倒塌,可是我们都心知肚明,人性已经倒塌,政治已经倒塌,信任已经倒塌。
        杨改林:“我们活的像动物,死的像动物”,这是危城愚夫里迪马在与妻子争吵时说的一句话,的确,如果我们每个人不加思考的活着,且只为了活着而活着的话,的确是没有意义的,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性的贪婪,欲望,对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追求,使得市政厅议会就是一个蛇窝,那里面的人们互相厮杀,互相包庇利用,他们从上级拨下来的一个个款项中中饱私囊,导致800多人住的居民楼是危楼;他们贪图享乐,歌舞升平,通宵达旦,每个政客家里都穷奢极欲,甚至他们的孩子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表面光鲜亮丽的他们,背地里却干着一件件下流勾当,相比那些住在狭窄拥挤、下水管道发出恶臭、垃圾成堆的穷人而言,他们并未显得多么高尚。人们为什么会以偷盗为生、损坏公物,以迪玛一家不以盗窃为耻,这里用了讽刺手法,说明人们是多么愚蠢!而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上层的层层剥削,导致一块面包分下来,最后到每一户手里的只是一块面包屑,民众不得已而偷盗,损坏公物表达对政府的不满。上层和下层都是愚不可及的。市政厅的议员被逼疯后,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来解决他们的“危机”,可以说十分的丧心病狂,人性的丑陋大概于此了;而危楼里的人们身处危机而不自知,不知是被生活的无奈磨平了棱角,而没有思考的能力,还是天性愚昧使然,竟然在影片末尾对救命恩人迪玛拳脚相向,人性到了十分可悲了。我觉得影片的一大泪点,男主迪玛以一人之力冲向居民楼解救租户的场景,特别有触动感,仿佛置身其中,男主是一道光,照进了这漆黑世界,看不到一丝温暖的黑暗世界的一隅。他对妻子反目成仇,因为和800多人的性命相比,自己家人的生死根本不值一提,此刻他成熟的男性魅力熠熠生辉。他是一个小小的管子工,一个平凡的生命却能有如此伟大的举动,让我想起了此次为抗击疫情默默坚守的白衣天使,他们奔赴一线,挽救了那么多人的生命,他们同样平凡渺小而伟大!我觉得我们作为社会一分子也是同样的,不能只关注到自己的吃穿用度,不是说生活不重要,而是除生活外,还要有理想,有远方,关注起这个社会甚至是国家的前途命运,为自己的平凡人生彰显本色!
    岳朝梅:艺术来源于生活,这部影片反映了俄罗斯存在的政治腐败,人民贫困潦倒问题。影片里的危楼内的光线灰暗,透过窗户投射进来的阳光也蒙上了一层灰色;危楼外面的世界,是冷淡的白色调,天空是阴白白的,地上的雪也是惨白;里面的人们穿的几乎都是黑白色;危楼里的人醺酒赌博、殴打亲人、靠着救济金苟延残喘,这是俄罗斯社会底层的一角。而官员们在纵酒高歌,享受着贪腐来的安逸,如有的官员住在四层楼的房子里,强奸罪的儿子上着国外贵族大学,这是俄罗斯高层的生活反映。危楼里贫民生活与官员生活形成强烈对比。而迪马是整片中唯一一个不同的人,他穿着红色的外衣,穿梭在大街小巷中,与满是阴暗的世界格格不入且十分显眼。
       在最后,全世界都放弃了危楼里的愚夫,但迪马说:“我们活得像动物,死得像动物,因为我们对于对方都无足轻重”。”他是贫民,但他不同于愚民们的自私、丑恶、懒惰;他珍爱生命,善良、正义、富有同情心,连夜找到官员摊牌请求救助危难中的愚民,被死亡威胁后仍然跑到危楼里告诉人们楼房将要倒塌,即使是一群无可救药的愚民。
作为观影人,我一直在思考:迪马妈妈在开局就在数落父子俩,斥责他们不去偷不去争夺不去贿赂,责怪他们太过正义。善良的人是不是都讨不到好处?危楼里的人懒惰,赌博,自私,丑恶,这种人不就应该贫穷吗?而那些官员们,竭尽全力贪污每一次项目拨款,贪得盆体满锅,没人管制吗?还有人不站迪马的边,认为他结尾就应该走掉,放弃这些愚夫。仔细思考,如果你是影片中的人,你会是谁呢?你会是迪马吗?你会管这些愚民吗?你会不会是生活环境不同的愚民呢?
        希望我们都不是危楼中的愚夫。我们生活在新世纪,对于愚的解释早已多元。虚度年华浪费光阴,安于现状懒惰拖沓,沉迷瞌睡荒度学业这些都是愚啊!愿我们成为积极正能量的继承者和建设者。
        最后,彭红军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一一做出了回应,并鼓励同学们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去思考。
 
(文\岳朝梅  图\彭红军)